普通人赚大钱的底层逻辑,就2个字

2023-08-22 0 120

普通人赚大钱的底层逻辑,就2个字
普通人想赚大钱靠什么?不卖关子,答案就是:
稀缺。
这世界上所有赚钱的方法,只要去挖掘底层逻辑,就一定逃不开“稀缺”二字。
古人早就说过,物以稀为贵。
赚钱,是一种买卖行为,不管买卖的是商品,服务,技能,还是时间,都一样。只要这个过程里有买卖双方,那么你想要赚钱,想要赚大钱,就只有两条路走:
一个,是想尽办法拔高自己的稀缺性。另一个,是想尽办法打压竞争对手的稀缺性。
记住这句话,这就是本质,也是你拼尽一生要去努力的方向。
举几个例子帮助理解。‍
最典型的,卖房。
卖家要不断拔高自己房子的稀缺性,来提升溢价,从而让买家掏更多的钱。
而一个房子最稀缺的价值是什么?地段。
好地段,意味着这里有成熟的交通商业医疗配套,和那些画大饼靠规划的房子比起来,它的确定性更高,风险更低,而这些共同构筑了这个房子的稀缺性。
想想上海,有几个淮海路,有几个静安寺。市中心核心地区的房子,是卖一套少一套,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。
所以哪怕这个房子是老破小,生活起居各种不方便,也不妨碍它有人买。而你在意的那些拖后腿的条件,在“地段稀缺”四个字面前,都有办法去克服,去妥协。
房子装修太破?没事,重新装修一下就好。
周边靠马路太吵?没事,门窗加固加厚就听不到了。
房间太小?没事,重新改改格局也能住。
但是地段,错过了就是错过了,不可能给你再造个淮海路出来,这就叫独此一家。其他的,都可以通过别的手段来弥补。
所以只要拥有黄金地段,其他的都能忍。因为以后卖出去,一定有人接盘。
再举个例子,中介。
注意,我说的中介不单单是房产中介,凡是撮合双方进行交易的“中间人”,都可以叫中介。二手商品平台,链家小哥,股票交易员,这些职业从大概念上来说,都是中介。
中介本身不产生任何价值,但中介通过牵线搭桥撮合交易,就能产生价值。
大家不妨思考一下,中介赚钱的关键逻辑在哪里?是服务质量,是专业形象,还是其他?
都不是,是信息差。
什么是信息差?
第一,这个信息确实有市场需求,第二,知道这个信息的人确实少。
有需求,说明有价值,有人愿意买单。知道的人少,说明你可以掌握定价权。信息差越稀缺,你能赚的钱就越多。
比如股票内幕交易就是一种信息差,散户都不知道,只有庄家知道,所以少数人可以割多数人的韭菜。
还有以前那种做倒买倒卖生意的人,比如把山西的煤矿拉到北京去卖。山西本来煤就多,卖不了高价,但北京的煤少,市场需求还大,所以这个差价可以拉到很大。
再比如做外贸的,也是赚信息差。
前几年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东西,有一条线是专供海外的。小老板们把这些纪念品啊小礼物啊都卖到欧美去,老美们没见过这些东西,质量也不错,但成本人家不知道,所以你价格往贵了报老外还觉得很便宜。
信息差赚钱的逻辑在于,这个东西只有我知道,只有我拥有,别人给不了你,那我的价值就高。
但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,很多人也能做,那你怎么才能杀出重围,脱颖而出呢?
这就要结合我开头说的第二条路一起走,除了拔高自己的稀缺性之外,你还要想尽办法打压竞争对手的稀缺性。
而这里头,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
打压对手,有公平公正公开的打压,也有不讲武德甚至违法的打压,至于选择什么手段,全看操作者的道德标准有多高。
我先说个道德标准很低的做法,抄袭。
一开始只有一家公司卖这个产品,所有人都趋之若鹜,结果其他公司都眼红了,但又没有人家的核心技术,怎么办呢?
抄袭,山寨呗。
于是一夜之间市场上出现了一大堆类似的产品,作为消费者而言,他们的选择变多了,只要商品的核心技术不是购买的决定性因素,消费者是很容易选择山寨的东西的。
比如仿制的大牌包包,没什么技术含量,除非眼睛很刁钻的专业人士,普通人很难一眼看出真假。
再狠一点的,山寨做得跟正版样子差不多,价格还比正版的便宜,那更加打击了正版的稀缺性,变相拓宽了市场的选择面。
所以现在知识产权法越来越完善,就是为了遏制这种不讲武德的商业打压。
还有一种更狠的打压,比抄袭还猛,那就是政治手段。
你别给我整这些有的没的,我现在动用国家机器的力量禁止你进入市场,简单粗暴不讲道理。最近Tik Tok在海外发生的那些事儿,就是这样。
这就属于降维打击,不是普通人能够操作的,大家知道一下就好。
有道德标准低的打压,当然也有道德标准没那么低的。
比如正面硬刚,公平竞争,我跟你站在同一起跑线赛跑,谁赢谁输凭本事。
像是最近很火的AI,自从Chat GPT爆红之后,全世界有实力的科技公司都在开发自己的AI。
因为他们知道,如果不这么做,这个市场的蛋糕就只会被一家吃掉,未来其他人连汤都喝不到。
但他们不是去山寨一个,而是下重金开发自己的AI系统,还都各有特色。通过正面竞争去稀释Chat GPT的市场份额,构筑自己的竞争壁垒。
你看,打压稀缺性的方法有很多,但万变不离其宗,那就是不能让买家只选择你一个,不能让你一个人变得很稀缺,而是大家互相制衡牵制,齐头并进。
以上这些打压手段,虽然写出来是一条条,但实际操作中都是组合拳。
比如一方面我正面跟你硬刚,另一方面我私下里偷偷通过关系手段禁止你进入市场,这都是有可能的。
至于怎么去组合这些手段,还是那句话,完全看操作者的道德水准和抗风险能力。
说了这么多,那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启示?
答案其实呼之欲出,你要想方设法围绕“稀缺”两个字去做文章,打造自己的价值稀缺性,就是你赚大钱的唯一方向。
具体怎么做?最后3个建议供参考:
第一,去做困难但有需求的事。
人人都能做的事情,门槛很低的事情,尽量少做。就算必须做,你也不要做到完美,60分及格差不多就可以了。
因为你要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,困难的,少有人做的事情上。
比如工作中,老板让你去填一个表格,就算你表格做得再工整再漂亮,它顶到天也就是一个表格而已,不会对公司的业务产生根本性影响。
所以,你只用保证表格做得工整,清楚,数字精确,就好了。
千万不要做什么呢?去美化表格,设计个漂亮的封面,搞个复杂的动效,这都属于边际效益很低的事情。
除非,你真的空闲时间多,否则别去做。
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,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,为什么老板看不到自己的价值。
他们没有想到的是,自己以为重要的东西,在老板眼里其实一点都不重要,反而浪费了很多资源去做一些ROI很低的事情。
有这个精力,不妨去研究一下怎么让产品的体验更优化,怎么能吸引更多用户来注册,怎么把产品服务卖出比竞争对手更高的价钱。
体验更优化,代表用户投诉少,愿意用的人多,产品的市场口碑越好;
注册人数多,代表公司的产品受欢迎,去资本市场上融资就更有底气;
卖出比竞争对手更高的价钱,代表公司的盈利水平高,有更多的资金去进行下一步的战略部署。
这些,就叫重要且难的事情,它们才是构建你价值稀缺性的机会。
学会站在公司的角度去想问题,公司最需要什么样的员工,什么样的事情能给公司业务带来更大的增值,你就铆足劲去干这些,时间久了,你会越来越值钱。
做生意也是一样的道理,去做你的竞争对手不愿意做,但市场又有需求的事情。哪怕这个需求很小,但只要基本盘的数量大,你一样能赚钱。
第二,给自己画个框,叫“自知之明”。
别妄想在什么领域都做到第一,你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第一。
很多人想赚钱,但自我定位不清,好高骛远,想学大佬去炒币,去投资,搞资源整合,混高级圈子。
但这些事情,就不是普通人可以够到的门槛。
比如搞资源整合,首先你得有资源,才能去整合。
有对方的微信不叫“有资源”,和对方喝过酒吃过饭也不叫“有资源”。你得和人家坐下来深聊,对方信任你,愿意把手上的东西统统拿出来交给你,这才叫有资源。
而整合,不是把一大堆东西放在一起就叫整合。这不叫整合,这叫缝合。
整合的意思,是把各方拉到一起,大家的收益都能最大化,里头的每一个人都满意,然后你还能在这里面赚钱,并且别人想抢你的生意还抢不走。
这是高级玩家才能实施的操作,一个普通人没有深耕行业多年的经验,没有对各方势力透彻的理解,根本玩不转资源整合,赚不到这个领域的钱。
反过来,与其想着别人碗里的,不如看看自己锅里的。
找到你能做的领域,你擅长的领域,把这一块夯实好,你也能赚钱,而且赚得很舒服。
找到一个垂直细分的赛道,在这个赛道里保证你的技术含量足够高,竞争对手足够少,那么你就足够稀缺,就会有高价值的需求找到你。
第三,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。
说句大实话,一个人的成就能到达多高,一小半靠个人努力,一大半是时代、环境使然。
普通人,就不要想着去颠覆环境,创造新环境,而是多想想怎么去适应环境,顺着环境的趋势去规划自己的赚钱路径。
别看我前面写了那么多稀缺性的内容,真要打造稀缺性,首先你得摸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。
比如公司环境,平台环境,行业环境,政策环境,竞争环境,你都得去了解。
在这些环境下,做什么才有用,做什么是无用功,别人做了什么,没做什么,为什么没有人这么做,这都值得好好琢磨。
任何稀缺性的价值,都是基于当时当下的环境规则演变而来的。
环境规则一变,昨天稀缺的东西,今天立马就可能变得不稀缺。
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,才有时间给你去成长,发展,而不是好不容易琢磨点门道出来了,结果环境巨变,你之前下的功夫全部白搭。
面对新概念,新机会,新风口,我强烈不建议你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而是稍微滞后一点,先看看别人踩了哪些坑,积累的反面教材有哪些,然后你快速梳理总结,准备好再入场。这就叫后发制人。
不管是创业,还是打工,这个道理都通用。

创客资源站 干货文章 普通人赚大钱的底层逻辑,就2个字 https://www.chkbj.com/17227.html

相关文章